首页
快三大小单双教学视频介绍
产品展示
新闻动态
栏目分类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快三大小单双教学视频 > 新闻动态 > 1945年抗战胜利后,一个军装备各种炮870门,这是什么水平?

1945年抗战胜利后,一个军装备各种炮870门,这是什么水平?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4:33    点击次数:79

在谈孟良崮战役的时候,有不少网友都说整编第74师属于是重装师,不适合在山地作战。其实整编第74师所谓的重装,跟网友们想象中的重装,那是两个概念。

首先说重装部队,起码坦克和重炮得有吧?起码汽车之类会装备比较多吧?按这个标准的重装部队,那么国军中只有快速纵队勉强能达到,退而求其次的话新1军也算,因为新1军装备的车辆是极多的。

但是像整编第74师,虽然名气很大,但实际上重武器的装备量及汽车的装备量是比较少的。

首先说坦克,在谈国军王牌部队的时候,总有朋友会以为国军的步兵军/师中会编配坦克。即便不能说太多,但少点总归有吧?

可实际上国军的坦克都是集中编制的,实战都往往拆分成营连配属作战。

比如著名的国军第1快速纵队,该部的坦克其实是装甲兵第1团第1营,快纵本身并非固定编制。再如新1军、新6军,其本身也不编制坦克,包括在印缅作战时得到的坦克支援,也不属于是本部所辖。

而整编第74师的所谓坦克,也只是配属作战的一个战车连,它在编制上并不属于整编第74师。今天可能配给该师使用,明天可能又给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使用了。

所以,在当时国军的步兵军/师编制中,其实是没有坦克的。没有坦克,那总该有重炮吧?

这里的重炮指的是美式105毫米榴弹炮,按照国军美械军的编制,每个军理论上有个军属榴弹炮营,共计编有12门105毫米榴弹炮。

这种炮是汽车牵引,故而整个榴弹炮营也会编配大量汽车,炮营可以摩托化行军参战,是当时国军最为倚重的火力。

但是74军在换装美械的时候,并没有实际编成榴弹炮营,到后来整编第74师时期,师属炮营也没有编成。

在作战的时候,实际是将炮兵第13团的一个榴弹炮营配属给了整编第74师。

时任整编第74师151团副团长的王克己在回忆文章中便说道:

在1947年4月进犯蒙阴时还配属有战车1个连,榴弹炮1个营。准备北进时,即当国民党军于孟良崮战役前,因向北去多条山路,不好运动,战车榴炮部队开到临沂待命使用,故未参加作战。

所以所谓的整编第74师有坦克和榴弹炮,其实都是此类的配属,而并非74师本身所辖。待该师于孟良崮覆灭后,战车连和榴弹炮营也并未留下重建新的整编第74师。

孟良崮战役中缴获的美式山炮

重建时的整编第74师,最重型的火炮只剩下没有参加孟良崮战役时的7门山炮,此后又领到12门美式山炮才得以重建炮兵火力,而这种山炮的口径是75毫米,以骡马牵引。

换句话说,在整编第74师于孟良崮作战时,最为“重型”的武器也就是75毫米山炮了。

按照国军的编制,其每个整编旅有旅属炮兵营,即装备12门此类火炮。整编第74师最初装备24门山炮,但到孟良崮战役时已经补齐3个营36门之数。

其中有7门炮没有带着参战,在战役中被华野缴获28门,另外战后整编第9师抵达孟良崮战场,还发现1门掩埋的山炮,如此整编第74师的36门山炮就全部到位了。

既然像这种山炮都成了整编第74师最重型的武器了,那么该师还能重装到哪里去呢?

75毫米山炮,是整编旅一级的武器;在步兵团一级,是81/82毫米迫击炮和37毫米战防炮;在步兵营一级,是重机枪和火箭筒/战防枪;在步兵连一级是60炮和轻机枪。

这样的装备配置,无论如何也是算不得重装部队的。

1950年首批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时候,因为还没有换装苏式武器装备,因此各类武器的配置级别跟整编第74师是差不多的。那么我们能说当时的志愿军参战部队,也是重装军吗?显然是不能的。

所以,整编第74师实际上也是偏轻型的部队,它所谓的“重”是比杂牌部队装备有更多的山炮、迫击炮、重机枪,辎重弹药也更多些,而非它本身就比较重型。

除了武器外,我们稍微看下整编第74师的汽车配置情况也能发现问题。

按照整编第74师当时军官们的回忆,该部实际上只有个师属汽车连,在作战中应该是跟人力输送团在一起使用的。

一个师属汽车连是没有多少辆汽车的,整编第74师时期进行实力数统计的时候,该部仅有各式车辆23辆。

当然,后续整编第74师的车辆还有补充,但也不过区区几十辆而已,主要用于补给物资。

所以真正的整编第74师,是既没有坦克,也没有重炮,都需要配属才能使用,而且汽车装备量也比较少的所谓“重装部队”。

既然在硬标准上,整编第74师难以称得上是重装部队,那么这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?

现在我们看到整编第74师的资料,除了战史记述、档案文献外,主要就是参战人员的回忆。

在整编第74师参战人员的回忆中,曾提到整编第25师师长黄百韬建议张灵甫率部向西南突围,跟整25师靠拢,不要死守孤山。

张灵甫则答道:我的部队骡马车辆重武器多,打出去损失大了,你能负责吗?因为黄百韬的出身不是嫡系,整编第74师又是国军王牌部队,他自然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。

这里我们注意到,张灵甫说本部“骡马车辆重武器多”,其实这句话就容易被引申为整编第74师是重装部队,进而又被演化为重装部队不适合在山地活动——其实这些都是讹误。

张灵甫所说的骡马车辆,实际并非是汽车,而是骡马大车。在整个孟良崮战役中整编第74师有限的汽车基本都在临沂,而整个战役我们一共缴获的汽车也不过是3辆而已。

在缴获汽车极少的同时,我军却缴获了骡马1397匹,其与俘虏的比例是1比13,可见当时整编第74师配备的骡马数之多。如果加上激烈战斗中被毙伤或逃走的骡马数,实际参战兵力2万多人的整编第74师,所配备的骡马是要更多的。

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整编第74师的运输主要就是靠骡马和人力来完成的。

师属输送团撤走了一批骡马到临沂暂且不提,其余3个整编旅中各有一个输送营,其中人力和兽力各两个连。在6个步兵团中也各有一个输送连,也有部分骡马。此外在营属机枪连等单位中,也有骡马配备。

而张灵甫所说的重武器多,不是指坦克、重炮多,而是山炮、迫击炮、机枪之类多。

在孟良崮战役中,仅仅是我军缴获的武器便有山炮28门、战防炮14门、迫击炮52门、60炮183门、火焰喷射器11具、火箭筒43个、轻重机枪及冲锋枪3468挺。

整编第74师前身是第74军,直到1945年才大量换装美械,此前的武器装备也并不是特别好。因此像上面的这种配置,自然也就被当成是“重武器”多了。

因此,所谓的整编第74师是重装部队,并非是指它真的是“重装部队”,而是各类武器装备相对比较充实,有大量骡马大车等家当。

张灵甫所担心的是在山地突围中,这些骡马、辎重和武器丢掉不好交代,并非是真的此类部队配置不能打山地战。要知道,华野当面的主力纵队,其实也是类似的配置,人家怎么就能打山地战呢?

所以,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当时的真实情况,不要以为整编第74师真是什么重装师了。